2021年12月11日,四川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召开202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线上方式进行,在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设线下主会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勇主持会议。
王强指出,过去一年,研究会工作交流有平台、课题有特色、学术有质量,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对抓好研究会2022年工作,他强调,要把牢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新时代公证法学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要强化课题研究,围绕公证体制改革、公证服务高质量发展、公证行业管理和公证法学教育培训研究一批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实务研究,进一步提高我省公证行业研究水平;要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合作交流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公证法学研究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公证协会公证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政法大学公证改革课题主持人薛凡以“理论创新引领公证实践跨越—四川公证行业理论探索走在前沿带来的启示”为题做主旨演讲;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体育法研究所所长、公证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袁钢以“统筹谋划: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考”为题做主旨演讲。
薛凡主任提出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公证改革发展实践的突破源于公证理论的创新和引领。公证机构应当成为“要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的“法律服务业”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中国公证制度应当定位于“预防性司法制度”,在制度和观念上,实现对公证是所谓“国家证明权”制度的拨乱反正;加快修改公证法;创设全新的公证执业活动稽查制度,以制度的刚性力量保障公证质量和公证公信力;规范推进合作制公证机构改革,明确合作制公证机构“公有公益”属性。
袁钢教授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作为公证法执法检查第三方机构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公证法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情况。袁钢教授分享了部分调研信息,包括全国公证机构发展情况、公证人员发展情况、公证业务发展情况等。针对公证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袁钢教授提出了几点思路:客观看待公证行业发展的状况;坚持预防性司法制度基本定位;坚持“公”与“私”辩证统一;坚持发挥诉源治理功能;统筹统一公证行业认识;谋划公证行业未来发展。
在学术研讨环节,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笑寒、四川省成都市国力公证处金融部部长潘钇杉、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家事法中心负责人马麟、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公证处江北新区(自贸区南京片区)分部副部长张鸣等4位实务专家就“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公证职能”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李笑寒副庭长分享了探索诉源治理与纠纷前端预防“法院+公证”模式--笑寒法官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潘钇杉公证员就如何在遵守公证执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公证业务进行了探讨。马麟公证员在发言中,分析了当前国内互联网公证模式和难点,并就在线公证规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思考。张鸣公证员从证据搜集、纠纷协商处理、调解协议赋强公证、公证参与调解协议执行监督、参与法院强制执行辅助事务等视角分析了公证全流程参与民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的路径。
会议最后由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婚姻法学会理事李俊做总结综述。李俊副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取得的成果用“新”和“深”给予了充分肯定。关于公证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李俊副教授用“嵌入”这个词进行了归纳,提出公证制度要和既有的各种民事制度实现更有效的对接,从公正和效率的角度发挥公证独特的制度价值。
会议还宣读了四川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2021年征文评奖结果。
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副处长、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梅勇,省公证协会秘书长曾平,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君等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省法学会公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省内部分公证机构的公证员代表等177人通过线上参加本次会议。
联系方式 丨
值班电话:028-86261555、86285111
免费咨询热线:962662
投诉电话:028-86266099 传真:028-86250709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顺城大街269号富力中心4/5楼
东华门街(富力天汇)53号附26号
少城路27号少城大厦1楼/5楼
邮箱:sgzc3@scgzc.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 版权所有(2009-2010)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0075号 备案号:蜀ICP备05001846号-1 浏览网页人数:1723673